香港是美食天堂,經常會有不同地方的美食進駐,但有時總難免會因應地區而改變了味道或用料。牛池灣一間台灣菜的老闆丁爸就堅持,所有用料,甚至是調味料都要從台灣入貨!就算疫情期間仍努力堅持,從台灣拿食材和調味料回港,連同機票酒店,以及隔離費用等,分分鐘都貴過食材成本,但他仍不後悔。「這不是賺錢跟利的問題,而是希望在港的台灣人可以有家的感覺!」
因愛而來 因愛而生的餐廳
丁爸坦言,自己在大約10年前,是因愛而來香港。「在因緣際會下於網絡跟老婆認識了,於是我就把那邊的店收了,來到香港。後來到疫情期間,有好多台灣人都跟我說很掛念台灣的味道,問我可否做些餃子等一解思鄉情,我一口答應。後來更在香港拿了飲食牌,頂手了這間店。」他補充,開這間店,不是為了賺大錢,而是為了在香港的台灣人可以吃到充滿台灣味的美食,「一飲一食就像秒回台灣!」
當被問到為何會選址牛池灣?丁爸解釋:「這個地方是很有人情味,可以放鬆自己的腳步,感覺就像在台灣街邊一樣。」他回憶指,在疫情期間,很多台灣人都未能回去,很思鄉,當時大家聚在這裡聊天,吃充滿台灣味的美食。而丁爸為了高度還原台灣味道,就算是五香粉等,都不惜工本,堅持採用台灣材料,手工製作。「我曾試過用香港原材料,但煮不出台灣味道。從台灣進原料,雖然成本差不多要貴一倍,但你要重原味,就一定要用到,不然你做不出這樣的效果!」
把逆境轉化成機會 堅守原則
丁爸的好廚藝和用心製作,讓餐廳開業不足一年,就得到國際推薦,他指曾試過一個月有兩萬隻餃子的訂單,笑言:「包到我快要哭了。」原來他的一身好「武功」,都是源自他的童年經歷,「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,父母在我10歲時離婚,爸爸在我13歲時離世。那時的我,凌晨3、4點就起床到早餐店幫忙,為的只想混一份早餐。下午下課後,我就到麵攤幫忙,賣麵等,我現在的手藝都是跟老一輩師傅學的。」
童年經歷讓丁爸學得一手好廚藝,疫情的影響令他萌生開店念頭。他每次都能把逆境轉化成機會,在好好把握的同時,他亦堅守自己的宗旨:「做廚師要有廚德!如果東西自己不敢吃,過不了我這個口,就絕不會給客人食。我做的東西,一定要我自己喜歡食才會想做,如果我都不喜歡食,做了也不會愛,別人又怎會愛呢?」
對飲食很有要求的他補充:「最開心的是,台灣人來到我這裡吃東西,一臉滿足。曾看過有客人在吃我煮的東西後流下眼淚,因為太有家的味道。能夠給人這種感覺,是我最渴望的!」
米漿是台灣好有代表性的飲品,甜甜的,有花生香,而且有飽足感。做法是先把花生炒香至咖啡色,再打成漿,濃濃的花生香就會飄出來。配搭自家製燒餅和油條,這就是台灣舊式早餐風味!
韮菜盒子,麵團是丁爸親手製作的,「因為老一輩沒有機器,都是靠自己雙手來做,口感等會較好,所以我都堅持手工製作,每天數量不多,賣完即止。」麵團做好後,加入調好味的韮菜、粉絲、雞蛋絲包好再煎。麵皮煙韌,有麵粉香和咬口。丁爸說火候的控制亦十分重要,用細火慢煎,可以煮熟韮菜,令餡料不會有青味,同時不會煎燶外皮,加適量的油,會令煎出來顏色更吸引。「韮菜盒子的胡椒粉、麵粉等是靈魂,都是從台灣運來的。韮菜盒子煎好後會較乾,你會聞到麵粉香,以及彈牙,香港比較少有這款食品。」
丁爸指台式臭豆腐好吃的要訣是「聞臭食不臭,外鬆內軟,豆腐不能炸得太乾。」所以他花了很多心思,由種類、尺寸大小等都仔細研究,滷水配方亦有反覆調整。
大腸蚵仔麵線是港人最愛的台式美食之一。丁爸分享有很多港人在點麵線時,都愛問他要筷子,「但我只給湯匙,因為台灣吃麵線只用湯匙,它是麵糊,要連湯吃掉。」甘甘好蔗
旺角登打士街55號鴻達樓地下6號鋪
丁爸食府
彩虹牛池灣貴池徑2號地下C號舖